(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最新金融数据。此次发布的数据有何看点?信贷资金主要流向哪里?近期金融政策“组合拳”效果如何?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Q:最新金融数据有何看点?
A: 首先,金融总量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数据显示,9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2.19万亿元,同比增长8%;人民币贷款余额253.6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在有效融资需求偏弱、金融数据“挤水分”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等多因素影响下,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
其次,M2增速趋稳回升。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较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保持稳中有升。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落地,对市场信心恢复提供了明显支持,尤其是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撑了货币总量的增长。近期市场预期有所改善,股票市场回升,证券客户保证金计入M2中,也带动了M2的回升。
最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稳更实。当前金融总量总体平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首次突破400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有力有效。专家表示,随着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未来金融资源将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会更足、成色会更亮。
Q:信贷资金主要流向哪里?
A: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信贷结构也相应增减调整。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领域信贷需求整体收缩,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这些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称,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信贷增长发生变化,货币政策更加聚焦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着眼于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力,持续优化信贷结构。
光大银行研究员周茂华说,央行多次表示将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引导金融机构科学评估风险,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同时,要发挥政策合力,深入实施消费驱动战略,推动供需匹配。总的看,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的大背景下,未来有效内需的挖掘,尤其是促进扩大消费需求方面,货币政策也会和其他宏观政策共同努力,加力支持经济实现供求的动态平衡。
Q:近期金融政策“组合拳”效果如何?
A: 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发布后,市场对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工具反响热烈。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预期改善,近期居民提前偿还房贷的现象有所减少。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首付比等多项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公布后,多数一线城市楼盘访客量、认购量边际上涨,居民提前还房贷的情况有所减少。据一家国有大行深圳市分行测算,9月25日以来,该行个人按揭提前还贷日均申请量较9月上中旬日均水平下降六成。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持续时间较以往长,市场信心持续偏弱,对经济运行都带来了影响。从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看,央行着力推动各方面达成共识,抓好房地产市场这个关键点,5月优化住房信贷政策,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9月进一步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延长部分房地产金融政策实施期限。前期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已有积极反应。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市场信心的集中表现,近期,央行创设了两项结构性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一系列政策出台后,股指出现回升,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认为,金融部门出台了各种结构性政策举措,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服务,实实在在加大了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各方面也都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结构性政策最终还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解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关键堵点,一些政策工具还会通过扭转特定市场的螺旋下行反馈,推动实体经济循环畅通。
Q: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有何关系?
A: 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近期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全球通胀高位回落,但仍有较强粘性,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总体上还保持着高利率和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相对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旨在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这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法并不矛盾。在内需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能真正体现“支持性”成效,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若经济下行压力缓解,货币政策也会回归常态。“宜松则松,宜紧则紧”,本身也是政策稳健的体现。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策划/万政 记者/姚进)
监制/韩霁
审核/彭金美
编辑/李正宇
校对/陈婧琳
(责任编辑:冯虎) 股票垫资流程